龙之剑 | 汤原:司法救助照亮事实孤儿成长路
时间:2025-05-14  来源:《龙之剑》杂志   编辑:何其伟     审核:李   博     录入:薛蕊
【字体:  

  卷宗里的字迹会褪色,但那些在时光里倔强生长的生命,永远是我检察生涯里最鲜活的注脚。蝉鸣撕开盛夏帷幕的那个午后,案卷里“故意杀人”四个铅字烙得指尖发烫。当我推开询问室的门,热浪裹挟着汗水味扑面而来——十五岁的小馨乌黑的马尾辫发梢黏在汗湿的脖颈上,像朵蔫了的向日葵。

灼痕:当司法温度融化命运坚冰

 

  2021年8月,给小馨做完询问笔录已是傍晚,落日余晖正把小馨姥姥家的玉米地染成血色。推开斑驳的大门,七岁的弟弟还在炕上玩耍,墙上的全家福已经泛黄——照片里搂着姐弟俩的母亲笑容温婉,而此刻他们的父亲正在看守所等待审判。这起亲人相残的惨剧,让两个孩子同时成为犯罪嫌疑人子女与被害人子女。姥姥抹着眼泪念叨:“这俩孩子往后可咋活?”

  正是这句话,让我们连夜启动“事实孤儿”认定绿色通道。检察官的皮鞋踏破城乡间的晨露与星光——从村委会核实户籍轨迹,到派出所调取监护缺失证明;从医院开具精神创伤诊断,到教育局协商学籍保留;从政法委统筹救助方案,到民政局激活政策按钮……七个昼夜的疾驰,当第十七个公章落下时,电子屏上“父母一方死亡、一方在押”的特殊标识,让《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》化作每月1150元的生活补贴和3万元司法救助金。

  县慈善会的三方协议让救助金精准“滴灌”,分期发放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姐弟俩的成长,民政部门加急办理低保待遇,教育系统开通学费减免通道……7项政策如同钢钉,将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”保障钉入社会保障体系。存折送达当日,暴雨摧折的南瓜藤已攀上新竹架,青果在阳光下倔强生长。

 

抽穗:于滚烫希望中拔节向上

 

  46次家访记录里珍藏着太多破茧成蝶的瞬间:当弟弟送给我一张涂鸦的火箭,童声清脆:“我以后想当宇航员,这样是不是就能离妈妈变成的那颗星星更近一些”;当小馨在2023年秋天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站在检察大厅,鎏金校徽映着检徽,照见少年与法治共同成长的轨迹;当志愿服务队里,小馨握着留守儿童的手逐字批改作文的模样,与四年前家访时我们教她填写救助申请的身影悄然重合。法治的接力棒在笔尖完成了无声传递,当被救助者眼中重新闪烁光芒时,那光芒终将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。

  得知小馨寒假要去县城打工凑学费,我们立即启动“检企育苗”计划。那年隆冬,检察官带着省人大代表、谱华威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东梅踏雪走访,建成检企共建基地。2024年春节前,小馨成为基地首位实习生,当她将人生第一份营销方案呈交时,文档里跳动的数据曲线,勾勒出司法救助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温暖转型。

 

绽放:让星光汇聚成燎原之火

 

  去年暑假,小馨发来志愿服务队在树荫下开展“助学服务”的照片。孩子们手中的折纸飞船在热浪中倔强地昂首,仿佛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这让我想起肖东梅代表在检企联席会议上说的:“被司法浸润过的种子,终将在裂缝里长成照亮人间的火炬。”如今在汤原县,这样的星星之火正在汇聚成璀璨的银河:曾经的被救助对象如今开办酒厂,拉动了全村经济增长;在交通肇事案中失去左腿的少年,换上了经济适用的假肢,重燃生活的希望;遭遇性侵的花季少女,经过心理疏导后走出阴霾,勇敢拥抱新生……整理四年来的跟踪记录册,那些细碎处的微光总能深深震撼我的心灵。小馨的微信签名里写到:“愿以炽热之心拥抱世界,化作光芒点亮每一寸追寻理想的征程。”这恐怕就是司法温度从“解困”到“赋能”最美的印证。

  案件会归档,但司法的温度永远在线。从生活补贴存折到检企共建基地工牌,从录取通知书到营销方案,当我们用法律支架托起折翼的雏鸟,他们报以整片星空的璀璨。这,就是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最动人的诠释。